加入土木人討論區粉絲團
▼ 參考資料
1.殘留應力(講義P2-13):
在各桿降伏後,反向加載造成的內力是如何求得?
(2個未知數,力平衡解不出。都到降伏了,材料組成律也不能用。)
2.在考試的答案卷上,可以用共軛梁法可以代替力矩面積法嗎?
就是結構的寫法技巧,可以寫在材力或是工程力學上嗎?
現在的時間是 2025 5月 02 (週五) 9:05 pm
版主: Richmode
sakshin7045 寫:1.殘留應力(講義P2-13):
在各桿降伏後,反向加載造成的內力是如何求得?
(2個未知數,力平衡解不出。都到降伏了,材料組成律也不能用。)
2.在考試的答案卷上,可以用共軛梁法可以代替力矩面積法嗎?
就是結構的寫法技巧,可以寫在材力或是工程力學上嗎?
Richmode 寫:sakshin7045 寫:1.殘留應力(講義P2-13):
在各桿降伏後,反向加載造成的內力是如何求得?
(2個未知數,力平衡解不出。都到降伏了,材料組成律也不能用。)
2.在考試的答案卷上,可以用共軛梁法可以代替力矩面積法嗎?
就是結構的寫法技巧,可以寫在材力或是工程力學上嗎?
1.
你問的應該是卸載時,桿件內力怎麼算
卸載=反向"彈性"加載
故反向加載的桿件內力計算方式=彈性狀態的桿件內力計算方式
原因如課堂上所說,在材料進入塑行平台後卸載
應力會以E值斜率回復
2.
題目如果沒指定方法,各學科的方法可以混用,不受考科影響
題目如果有指定,就必須用它指定的方法
個人看法:
研究力學,到最後會合而為一,各種方法互相融會貫通
不因考科的不同而有差異~
我曾在課堂上說,考場上要解結構的變位與內力
只要會兩種方法就夠了
1.單位力法
2.傾角變位法
其他的方法若不是因為"考試會指定方法",其實是可以不用會的
不可否認的是,針對某些題目,用特定的方法去解,會比較快
希望上述的觀點對你有所幫助~
在考試的答案卷上,可以用共軛梁法可以代替力矩面積法嗎?
就是結構的寫法技巧,可以寫在材力或是工程力學上嗎?
b516 寫:在考試的答案卷上,可以用共軛梁法可以代替力矩面積法嗎?
就是結構的寫法技巧,可以寫在材力或是工程力學上嗎?
其實R大的說法有點保留..若你不會面積力矩法..共軛梁法是可以代替力矩面積法的..但你不要在答案卷上笨笨的把共軛梁畫出阿…而且要把力矩面積法的公式列出..懂吧
sakshin7045 寫:Richmode 寫:sakshin7045 寫:1.殘留應力(講義P2-13):
在各桿降伏後,反向加載造成的內力是如何求得?
(2個未知數,力平衡解不出。都到降伏了,材料組成律也不能用。)
2.在考試的答案卷上,可以用共軛梁法可以代替力矩面積法嗎?
就是結構的寫法技巧,可以寫在材力或是工程力學上嗎?
1.
你問的應該是卸載時,桿件內力怎麼算
卸載=反向"彈性"加載
故反向加載的桿件內力計算方式=彈性狀態的桿件內力計算方式
原因如課堂上所說,在材料進入塑行平台後卸載
應力會以E值斜率回復
2.
題目如果沒指定方法,各學科的方法可以混用,不受考科影響
題目如果有指定,就必須用它指定的方法
個人看法:
研究力學,到最後會合而為一,各種方法互相融會貫通
不因考科的不同而有差異~
我曾在課堂上說,考場上要解結構的變位與內力
只要會兩種方法就夠了
1.單位力法
2.傾角變位法
其他的方法若不是因為"考試會指定方法",其實是可以不用會的
不可否認的是,針對某些題目,用特定的方法去解,會比較快
希望上述的觀點對你有所幫助~
好像有點通了。 所以這樣解不知對不對 :
因為回復時是線彈性階段,所以可以三大定律解題(回復時E值不變)
(1).靜力平衡方程: 切桿件自由體圖,Pu=Ta+Tb+Tc = 2Ta =3σyA
(實際上桿件內縮,Pu還是拉方向,但效果就像是Pu在加壓,桿件是壓力)
(2).變型諧和+材料組成率:
變位、A、E一樣,所以桿力與1/L成正比,Ta/Tb=1/2 代回 (1) 解Ta
然後藉由反向變位求反向應變 原應變-反向應變後=剩餘應變
再由虎克得殘餘應力。
因為時間問題,工力到結構一天要看3卷,材力、結構部份就只能複習之前看過的DVD(王老師)+您的講義(有看過您的工力DVD,但材力跟結構來不及看)。所以問題會多一點,很不好意思。
~謝謝老師~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