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土木人討論區粉絲團
▼ 參考資料
1. 營造業企業家數持續成長
從103年到112年,整體持續有新企業登記並維持營運。這反映了市場規模擴大以及企業進入門檻放寬的趨勢,可能與政府推動公共工程、基礎建設投資增加及市場信心提升有關。
【各年數據】:
• 103年底:約14,821家
• 106年底:約15,829家
• 107年底:約15,487家
• 108年底:約15,649家
• 112年底:約16,525家
(數據來源:103、106、107、108、112年調查報告)
2. 從業員工數量穩步上升,勞動市場規模擴大
隨著工程規模擴大與企業數增加,從業員工數量也逐年上升,顯示就業機會豐富。但同時,部分調查也指出人力缺口存在,暗示技能培訓及人才供應仍需改善。
【各年數據】:
• 103年底:約129,749人
• 107年底:約131,243人
• 108年底:約141,368人
• 111年底:約146,209人
• 112年底:約164,682人
(數據來源:103、107、108、111、112年調查報告)
3. 全年勞動報酬支出持續攀升
隨著企業規模擴大與技術要求提高,整體薪資支出逐年增加,特別是在甲等綜合營造業中更為顯著,這反映出高技術、管理與專業人才獲得較高薪酬的現象,進一步推動企業優化人力結構。
【各年數據】:
• 111年:約1,593.73億新臺幣
• 112年:約1,745.69億新臺幣
(數據來源:111及112年調查報告)
4. 營建工程施工價值顯著提升
從工程施工總價值來看,近幾年數據呈現明顯上升趨勢,反映市場中大型工程項目增加,以及政府與公營事業對公共建設的穩定推動。這不僅提升產值,也促使企業加強專業分工與技術創新。
【各年數據】:
• 103年:約7,116.23億新臺幣
• 108年:約7,993.10億新臺幣
• 112年:約1兆3,194.42億新臺幣
(數據來源:103、108、112年調查報告)
5. 財務結構與經營效率逐步改善
報告顯示,近年企業流動比率較高且負債比率逐步下降,自有資本率則呈現提升(或維持在較高水平),說明企業財務狀況更為穩健。這可能與企業內部管理改善、成本控制加強及市場信心提升有關。
【各年數據】:
• 103年:流動比率約114.3%,負債比率82.8%,自有資本率17.2%
• 108年:流動比率約119.9%,負債比率76.1%,自有資本率23.9%
• 112年:流動比率約120.0%,負債比率77.3%(自有資本率22.7%)
(數據來源:103、108、112年調查報告)
6. 專業化分工與新興工程項目比重上升
調查顯示,專業營造業中從事環境保護、地下管線等新興工程項目的比例逐年攀升,顯示產業正由傳統施工向更高技術與環保要求轉型。這要求從業人員不僅要掌握傳統技術,還需不斷更新新興專業知識。
【各年數據】:
• 108年:專業營造業中環境保護工程占比約30.6%,地下管線工程約13.2%
• 112年:專業營造業中環境保護工程占比約27%,地下管線工程約12.4%
(數據來源:108、112年調查報告)
7. 純益率呈現周期性波動
雖然各年度純益率受多重因素影響而波動,但近五年來數值落在約5.1%到10.0%之間,這反映出營造業盈利狀況受原物料價格、市場需求及成本控制等多重變數影響。企業需保持策略彈性,以因應經濟環境變化。
【各年數據】:
• 109年:純益率約5.1%(最低點)
• 110年:純益率達10.0%(最高點)
• 112年:純益率約7.6%
(數據來源:112年調查報告中近五年純益率比較)
8. 勞工缺工問題持續且略呈擴大趨勢
多份報告均指出營造業存在明顯的人力短缺,尤其基層及技術性勞工缺工情況較為嚴重。隨著工程規模與技術要求不斷提升,企業對各級人才需求加大,但供給卻因人口老化或產業吸引力不足而無法即時滿足,這為行業未來在培訓與引進人才方面提出挑戰。
【各年數據】:
• 111年:勞工缺工總數約48,669人
• 112年:勞工缺工總數約52,963人
(數據來源:111、112年調查報告)
綜合以上趨勢,我們可以看出營造業正處於規模與技術持續擴大的時期。企業家數、從業人數與工程總價值均呈上升態勢,而財務結構也在逐步改善;同時,專業化與新興工程項目的興起以及持續存在的人力缺口,均為產業轉型與升級提供了方向與挑戰。對產業內從業者與即將進入職場的學生來說,這些趨勢意味著未來在技術提升、專業證照與持續學習方面都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