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土木人討論區粉絲團
贊助商廣告
收到成績單了 感謝高手承讓
讓我好運塞到北區高員
當初開出來名額只有一名 報名前猶豫很久 不過後來就當作高普考前暖身
畢竟離上次考地特也過了半年了 考試感覺有點生疏
這次能考上真是意外中的意外
回首去年底第一次參加國考 地特三等
考第一科專業課目工力時 竟然畫圖手在發抖
rc 結構考前沒時間多算 考試時只懂蠻幹下去算 一旦中途發現算錯 整個心情大亂 越算越慌
營管那時不懂答題技巧 每題嘻嘻哈哈條列出大項就結束答題 也沒解釋 考完被同學罵笨蛋
最後以0.13分差距落榜 不過我想也是必然的結果
年底考完我已氣力放盡 休息了二個多月沒念書
收到成績單後才繼續開始念書
把之前囫圇吞棗的部分慢慢搞懂
整理屬於自己的筆記
寫歷屆考古題 整理出自己的解答
自己統計歷屆考古題 一方面知道出題的趨勢變化
一方面要複習某一題型時要查是哪一年出的比較方便
自己今年參加鐵特與去年參加地特三的不同在於
1.不再慌張
老毛今年上課一直講 進考場後的智商大概只剩到20% 當然他這是言重了
不過也說明了 緊張帶來的影響是很恐怖的 我在去年底考試深深感受到
所以今年參加考試 每份考卷都至少花了五分鐘審題 想依想自己大概回答的流程 再來下筆
或許有些人認為 考場如戰場 一分鐘都不能浪費 但我自己認為 下筆前多想想浪費幾分鐘
總比寫到一半塗塗改改所浪費的時間少 重點是算到一半算錯所帶來的緊張跟慌亂
是隨所流失的時間成次方級以上增加
所以 每題在真正下筆前 我都還在題目卷上先算一遍 在謄到答案紙上 僅量保持答案紙的整潔
另外在謄的過程中 也可在檢查一遍
2.自己整理自己的筆記
雖然我去年就開始寫自己的筆記 但時間來不及 只寫了兩三科的筆記
後來就陸陸續續把筆記整理好 自己筆記是用來考前複習及考試中間再看一次的
所以儘量精簡 不宜過多頁
把寫自己的筆記當作檢視自己是否讀通一個方法 整理重點 整理自己的弱點 我想是很重要的
考前一個禮拜及考試中堂空檔 拿著不論是參考書 補習班厚厚的講義 我想效率都不高
拿著自己薄薄幾頁整理的重點 相信自己的整理 靜下心再把他看個幾遍 我想是比較好的方式
3. 練習考古題
這部分之前有人跟我戰過 我只想再說一次 寫多與少 無關上榜與否 有時間就多寫 沒時間就挑著寫
有人只用看的也行 畢竟每人讀書方式不同 吸收能力不同 自己了解自己就好
去年考地特前 我一題考古題也沒做 因為根本沒時間做了
今年準備時就把所有考古題dl 然後印出來 用一本活頁夾裝好
然後中間一段時間就每天帶著這本及一堆白紙 到國圖一題一題的寫
寫完一年份再對答案
寫考古題讓你更發現自己不熟的地方 會錯意的地方 也多增加自己對題型的廣度 自己計算品質等
以我個人 我會覺得還挺有用的 只要你真的把不懂的地方搞懂
計算時間的問題 你算越多 理應會越算越快
到後來 我自己在算都會計時 結構類科比較多煩雜的計算 再煩的題目
都要求自己20分鐘以內算完且算對 因為一般我們練習時都沒啥壓力 有時還吹著冷氣
有著大大的 桌子(比起考場) 所以到考場應該都會減慢你解題速度
因此掌握自己的速度我覺得蠻重要的
4.懂得放棄
不論是在準備或者考試當下 懂得放棄是很重要的
國考範圍那麼大 想要念完是不可能的 懂得放棄少考的部分 可減輕負擔不少
畢竟我們大部分人都不是要當補教界老師or當榜首
考試時也是 判斷該放棄的題目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不要執著於那種題目 該放棄就放棄
因為那種題目你也只輸真的寫完且寫對的人 我想是很少數的
把重點的部分念熟我想是比較實際的 最怕是重點也沒念熟 冷門也想沾一些
到最後變得在考場慌慌亂亂 那我想是得不償失的了
這只是我自己準備得一些方式
大家應該重心都還在等高普考
祝大家都能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