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土木人討論區粉絲團
贊助商廣告
各位不曉得看過後能否發表您的看法,確實很多細節都由小地方看起..................................像剛剛小弟連結到中華民國不動產估價師公會網站,其中「相關連結」處,連結了建築師、律師、會計師等等公會網址...............但偏偏沒看到土木類技師公會往只有被連結,我們是否與世隔絕了呢?如何開拓或秀出自我,讓大家注意到土木人的存在,似乎是「你」、「我」、「他」都應該重視的問題,因為...........很多小處就可以察覺普世的觀感。
------------------------------------------------------------------------------------------------
各位好:
偶然瀏覽網站時,看到以下網址的資訊是關於「專利師考照輔導班」,主辦單位是「工研院」,講師之中還有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的科長,由於「專利師」今年8月會是第一次舉辦的高等國家考試,新的證照是否會為專利業界的未來帶來新的氣象值得觀察。
不過我想說的重點是,請各位點選以下網站看一下內容,有提到的一句話「專利師為國家考試之專業證照,相當於律師、會計師、建築師、醫師等專業人士證照」..........就是沒提到土木技師。當然一方面很期盼土木技師公會能夠有積極的作法於未來有力於提升整體社會的觀感,通常外行人士不會對任何一項小專業會有所瞭解,身為技師的我們或許可以找藉口說「他們外行,不瞭解土木技師為國家貢獻的努力,他們不專業他們不懂啦」,但............很實在地反映在諸如生活上的小細節,諸如下面這則網頁中「不經意」的一句話,往往就能反映出證照在普世心中的地位與價值。順道也提一下個人內心的一些問題,希望先進們也能多討論:
http://college.itri.org.tw/edm/D2/009/06/
1.周遭有朋友是建築師、會計師、律師、醫師,但從沒聽過他們有煩惱「專任」的問題,我的疑惑是為何唯獨技師要受陷於專任,還得定期不定期擔心受到懲戒............請問這點有沒有前輩可以解釋?
2.目前台灣32類科技師中,報考較踴躍的莫過於「營建類科技師(土木、結構、大地、水利、交通、水保、都市計畫等等),但其他像化工技師、機械技師、漁撈技師等等............如果各位有觀察,這些類科技師每年報考人數小貓兩三隻,真不曉得當初設立的用意,或者說政府是否應該定期檢討「順應時代變遷來調整技師科別存在的必要」?也或者說當初在設立這些類科技師時,就應該有好的配套法律與制度來搭配,否則分科那麼多的技師,但又有市無行,我想這種生意大概只有政府會做..........現今時代在進步,全世界動靜觀瞻,我認為公務人員也不如以往好當,以往可能官大學問大,現在凡事都要合理、有依據.............這麼多類科技師,很多報考每年都小貓兩三隻,實在可以考慮廢掉。
3.有時候想想,土木技師或許擺脫不了在普世心中能有一定地位的原因,或許就是(1)技師實在太多類科了,而且很多根本有市無行。但就因為土木技師叫做土木技師........如果像建築師一樣改個叫做「土木師」或「生態永續師」之類的,可能會更好。(2)坊間很多都有使用「輪胎技師」、「車床技師」的名稱於一些勞力的產業,大家聽久了,可能也把土木技師當作類似的「學徒出身打拼的基層專業」.........在此要澄清,小弟並沒有看不起的意思,純粹就「學徒」與「通過國家考試與專業培養」兩者本來就應該有給外界不同的觀感..............但,這似乎還待克服。
小細節看大格局,小弟想給公會幾個意見:
1.各位還記得2007年11月的一次冬颱造成台北市某處山坡滑落的意外嗎?當時很開心看到「省公會林理事長」受到新聞訪問(TVBS&三立都看得到)..............正在覺得高興新聞的注重專業之餘.............畫面下方打出來的字差點沒讓我噴飯,標題是「台灣省土木技師「工」會」。............建議,像這種細節,公會或者會員若有人當場看見,我覺得尤其公會要立刻以公會名義告知該新聞台,就算新聞已經播過,但這樣做絕對可以防範未來類似的錯誤再發生。
2.普世的觀感或許多建立在「收入狀況」與「讓人民切身感受需求不可避免的專業」,也因此醫生(看病)、律師(生活法律問題&打官司)、會計師(公司作帳)、建築師(人人都希望有家)............小弟由這點來推論,土木技師或許就是矮那麼一節的原因很單純,就是「與人民不夠親近」,不像三餐一樣是人不可少,土木技師目前仍然無法從事許多私人領域的土木建築業務,私人多為建築師等所專有,土木技師打交道的多是「政府單位」................建議是公會能朝「貼近人民」的方向去著手,小弟很認同公會致力於「土木建設法」、「建築法§13」等,小弟提醒切記「立法與導向絕對要與人民貼近」。
3.小弟所有學歷都是土木背景,以前很用功唸書過程中對於老師都很尊敬,但直到出了社會後才發現「土木系真的是人家形容的又「土」又「木」」,尤其感慨的是以全台灣學校有土木、營建系的數量,其實土木算是大系,若再把水利、測量、營管、交通、水土保持等等加總起來,可能都壓死現在台面上當紅人物都唸過的「法律系」,但總覺得土木系老師90%都超低調,似乎有著高薪安穩的生活就很滿足,一點都不知道土木業界環境的狀況或者說根本沒有知覺.............更別說有很多不適任的老師了
4.國際化絕對是必要的,小弟一直在想,難道只有台灣的土木這麼不太爭氣嗎?結果就在前陣子,一位香港來的朋友,他大學念財經,跟他聊到好奇想知道香港土木系出路的狀況,那位朋友說剛好一位他很好的朋友就是在香港念土木系,在大一新生訓練的第一天,土木系老師開門見山跟所有新生說「如果你想賺錢,就不要進來念這個系,但如果你希望能為國家社會盡點心力,那我們很歡迎您」..........這反映出什麼?小弟的看法是,土木產業的強與若絕對與國家強盛與否脫離不了關係,日本、德國、美國重視工業,地大物博,因此土木系有很多的資源,很受政府重視,想想看美國要到月球蓋結構物,難道不需要土木系的支援嗎?但台灣的環境有可能像美國那樣嗎?............也或許從另一觀點來看,大家印象中的香港什麼最強?當然是做生意、財經、商務領域,也因此香港工業的發展絕對不會太好,更別說工業中的傳統土木系了..........或許台灣也很類似這樣的狀況,台商很強很有生命力,因此台灣人不甘願被困在小島,常聽人說台灣商人很會鑽,生命力很強,這或許就是台灣的一個特性.............台灣走過過去365行,行行有機會的年代,台灣走過十大建設的年代,或許也代表著台灣在擁有一定基礎設施之後,土木就不再是主角,因為格局不會改變,台灣就是小島,在小島上的資源有限,人民想吃飽就得經商就得網外鑽...........因此建議公會「與國際接軌」,公會委員會中似乎沒有「國際事務委員會」,敬請公會評估需要性,尤其未來規劃「大陸工程師」、「亞太工程師」等的接軌,可能有其必要性。
最後想說的是,技師好不好考?捫心自問還真不好考,考得還蠻辛苦的,但.........就算考了再多張的技師,沒有辦法擺脫上面的結構性問題,永遠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