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土木人討論區粉絲團
▼ 參考資料
抱歉打亂一下你們外語上的互動
----------------------------------------------------------------------
...大學教科書中文化必能大幅提昇台灣研發總競爭力...
...大學生應在看得懂的文字上努力學習,而不該在看不太懂的文字上痛苦摸索學習...
...五年五百億應該用在大學用書中文化方面...
我國的大學體制與美國的差不多,
我國各科系的畢業學分也跟美國幾乎一樣,
我國的大學生唸四年畢業,美國也是,
我國每一學期修的學分數,修的科數、修的課程內容也跟美國差不多,
請注意,一定要注意,
我們採用的教科書竟然也跟美國差不多,幾乎每科都是英文教科書!
我們採用的教科書竟然也跟美國差不多,幾乎每科都是英文教科書!
可是他們是美國,是英語語系的國家啊!
他們從出生之後的聽說讀寫都是英文啊,連做夢時也是用英語!不是嗎?
他們對英文的聽說讀寫跟在喝水一樣容易啊,不是嗎?
而我們是台灣,是中文語系的國家啊!
我們連上英文課都必須時常使用中文啊,不是嗎?
更何況大家都知道,中文與英文又是水火不容,兩個天敵的語言啊,
我們又是一個學習英文環境很不好的國家啊!不是嗎?
因此,如果美國大學生唸大學有一點點累的感覺,
那麼我們的大學生不是累得跟狗一樣了嗎?
我們的大學生不是像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每天過著地獄式的生活了嗎?
請您想一想,在中文系統國家中,為什麼一定要用英文教科書?合理?
誰規定大學用書一定要英文書籍的呢?是孔子當時的遺言?
還是老子無為論之後的希望?
還是秦始皇焚書,只留下英文教科書不燒?
還是除了軍購之外,也跟美國秘密簽訂了長期百年書購了?
是什麼環境導致一定要用英文教科書的?
怎麼會這樣呢???
日本和德國都很強盛吧,日本和德國的大學都很不錯吧,可是日本的大學用書幾乎都日文化!
德國的大學用書幾乎都德文化!為何日本和德國可以,我們的大學用書就不能中文化呢?
我認為在台灣長大的學生絕大部分英文都不太好,
因此,若大學各科系絕大部分科目採用英文教科書,
學生恐怕英文程度進步不了多少,還必須賠上專業知識無法學好的惡果。
尤其理工科系的課程是以較難學習,
以及較花費時間的數學,物理和化學原理、應用為主,
並結合設計和實作的科系。
理工科系的學生必須仔細思考、弄清楚很多深奧的觀念,
更需要花費很多時間來做計算推導和實作的工作。
因此理工科系學生四年所學的課程,
就算每科都採用中文書籍,想要學精學好,也必須很努力才辦得到。
說實在的,若絕大部分科目又採用英文書籍當教科書,
除非他的英文很好,不然在閱讀速度上最少要減半,
理解程度又受到很大影響之下,我想絕大多數學生恐怕一天必須有36小時才可能學好吧!
因此我認為英文教科書就是為什麼理工科系大學生,唸起來非常痛苦,
又沒辦法把所學課程學得透徹的主因。
英文在台灣社會日常生活中使用率其實是很低的。
同學們在學校裡聊天或嬉笑怒罵時使用的是國台語,
回家後與親朋好友聊天時一樣是使用國台語,
學生收看的電視新聞報導、連續劇或綜藝節目仍然是使用國台語,
收音機也沒有例外一樣是使用國台語播放,
英文只有在英文課才真正用上…不是這樣嗎?
因此絕大部分在台灣長大的學生,從出生到唸大學為止,
國家提供給我們的是完完全全的中文環境,這種環境長大的學生,
英文當然不會太好,英文書籍讀起來當然很慢,內容當然難以完全理解!
因此我認為長期以來台灣學生英文程度不好,
是台灣社會提供不利於學習英文之大環境所造成,
並非大家怠惰所致。
雖然數理化教科書所使用的英文較簡易,
但是畢竟還是英文啊,加上英文程度也不是短期努力就可以變好,
因此想要讓理工科系英文不好的學生,每學期讀通幾千頁的英文教科書,
實在是有點折磨人啊。
在專業領域知識務必學好,英文也應學好,畢業後才較具競爭力之情況下,
我認為大學科系各科目之目標應以讓學生學會該科目專業知識為最優先考量。
因此為了讓學生易讀易懂,
我們應鼓勵老師盡量採用中文教科書(而不是現在的盡量用英文書),
然後再提供一本英文參考書供同學參閱應該會比較好。
至於英文能力的培養,
我主張大學四年中每位學生每學期都應必修英文,每學期一或二學分。
而四年必修英文課程的內容,應以各科系專業知識所需之英文為主,
例如機械系就摘錄機械系各年級必修及選修課程中各科的英文書籍內容來講授。
對英文有興趣的同學自己再去選修通識的英文課。
我想如果能做這樣安排,
大學各科系的同學唸起來就不會那麼累了,
學生就再也不會因英文不好而妨礙專業知識的學習了,
也可以利用英文課輔助學生盡快看懂該系的英文教科書。
誰規定唸大學就非得唸得很痛苦很累才唸得好的呢?您說是不是?
環境變化很快,變化幅度也很大,像有機體的大學科系,為了學生好,
該變的就應及時改變,才能讓有機體和環境有良好的互動,
才能讓大學科系的畢業生收穫最多。
現在若不及時依循現在的條件做必要的調整,
恐怕各科系學生的程度不易提升啊。
現在可以改變,以後更可以改變,不是嗎?
現在的國小學生都開始在學習英文了,也許十年後,學生英文都很好了,
那時候我們再把用書改回英文書籍。這樣才不會讓現在的學生在學習時太痛苦。
我們應一直保持像一個有機體一樣,自我調整,有能力做及時必要的改變。
改變吧,只要我們往對的方向變,我們的大學畢業生就會具備競爭力,
國家一定持續成長茁壯!
附件一:
1.沒有好的大學用中文書,絕大部分的學生學習上絕對大打折扣,
給學生唸中文書,專業知識才可能學得專精,提升大學生專業知識水準才可能實現。
大學生第一優先是把該系規定128畢業學分各科目內容之知識學會讀通,
行有餘力,再來為將來的研究所或就業所需之知識預作準備。
而想有效率的學會讀通,使用的最佳語文就是國字,
在台灣的國字就是繁體中文了(若有台灣文那就用吧)。
再次強調,使用中文教科書,你依然可以去買原文書回來唸,
若你只想買原文書不想買中文書,
我想教授應該會對你刮目相看,會更喜歡你(只要你不是打腫臉充胖子就好)
絕對不會藉此故意找你麻煩,
這樣學生一門課就只需要買一本教科書,
不用像現在必須買一本原文書再私自買一本翻譯書,錢不好賺,不該這麼使用的。
因此使用中文書絕對不會妨礙那些唸英文書沒有障礙者去念英文書,
對那些想看最新最先進英文期刊吸收新知識者也沒有影響。
由於唸中文書速度比較快學得比較精通,你可以利用省下來的時間,
拿來好好加強英文日文德文,有空再自己去看原文書加強自己唸原文書的能力,
因此使用中文書比較不會痛苦,
而且不但不會妨礙專業知識學習,
還可以加強自己的英文能力,不是嗎?
2.為何絕大部分學生只唸教科書內容的五分之一甚至更少?
因為唸原文書太花時間,一學期又必須同時唸五、六本以上的原文書,
哪有那麼多時間,不是嗎?
為何用功的學生就沒有時間聯誼?有時間聯誼的學生就會唸不好書?
因為要唸通原文書太花時間了,哪還有時間聯誼、參與社團?
為何大部分學生想唸通某科目需要買兩本書?
其中一本是教師規定的原文教科書,另一本是翻譯本。
要買兩本書,內容應該不一樣,哪有內容一樣的書卻買兩本?
錢真的不好賺,錢不該這麼用,不是嗎?
為何一門課絕大部分學生只唸一本書,無法把其他參考書的重要部分也看一看?
因為唸原文書比較難唸通,要唸通必須花很多時間,
絕大部分學生能把教科書中老師有教的部分唸完就必須花很多時間了,
哪還有時間唸其他的參考書,不是嗎?
由於大學生必須唸原文書才能及格,已把唸書搞成是很痛苦的事情,不是嗎?
唸原文書把大學生活搞成想唸好書必須把所有時間都拿來唸書,
根本沒有時間做其他事情了,
根本就沒有時間聯誼,沒有時間參加社團了,不是嗎?
誰說大學生活非得這樣過才能把書唸好的呢?
美國人是這麼過大學生活的嗎?英國人是這麼過大學生活的嗎?
為什麼?
我們沒辦法想出讓我們的大學生不但能把書唸好,
又有充裕的時間可以聯誼和參加社團的方式?
我認為有,
我認為大學用書全面中文化可以達成這個目的!
附件二:
我認為大學生中,唸英文書無法完全理解的人超過90%,
而且看中文書比看英文書速度快三倍以上的超過99%。
因此大學若採用中文書,學生唸書的意願一定會增強很多,
而且一定能夠提升大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而提升國家的總競爭力。
可是好的中文書台灣現在很少(尤其是理工方面),為何會這樣?怎辦?
下面是我的看法:
一、台灣現在好的中文書很少的主要原因:
1.教授接計畫做研究與寫書比較,
接計畫做研究不但省力,成果還可發表論文對升等有幫助,
而且比寫書好賺太多太多了。
2.大學教育長期以來由留學英美回來的博士主導,
而且各大學也都是由留學英美回來的學者掌控,
這些留學回來的博士,英文當然都不是問題,
但他們選擇性遺忘唸大學時沒必要沒效率K英文書的痛苦往事。
3.政治考量,怕大學用書中文化後,不小心會被中國給統了。
二、如何讓台灣在一兩年內就有很多好的中文專業書籍出現?
1. 政府馬上成立翻譯部(或翻譯處,翻譯局...),
利用政府編列的五年五百億其中一定比例的錢,
高薪聘請很多傑出翻譯人才。此部分好好參考日本,法國,德國等國家的做法。
2. 國科會把寫一本大學專業用書也列為國科會主要計畫項目,
例如國科會計畫題目:撰寫『工學院大學部中文用書:熱傳學』,
而且可以提整合型計畫,例如5、6 位教授一起合寫一本書,
核准金額5百萬...等等的,版權又給提計畫者,我想一定很多教授會去寫!
或向教育部提寫書計畫,計畫很容易准而且經費都是幾百萬,
版權又給提計畫者,怎會沒人寫?
這部分的錢可由五年五百億其中一部份的錢來支應。
3.其實大陸有很多很不錯的大學用中文書。
我們可以跟他們購買版權之類的,
然後把大陸好的簡體字大學用中文書(思想意識型態除外)改為繁體字,
在台灣發行。
----------------------------------------------------------------------
以上文章 出自於 逢甲大學-機械與電腦輔助工程學系 張文政 教授的網站
我比較認同 這位教授的看法。
任何國考中 命題解題都是用英文嗎?
台灣大學生畢業後 百個能有幾個 家中有財力 有本事 跑到國外就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