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土木人討論區粉絲團
▼ 參考資料
土木人沒前(錢)途了嗎?
版上朋友普遍怨歎土木這行,但是已經入行了,怎麼辦?該轉行還是加強專業知識,提昇自己的能力?還是渾渾噩噩過一生?
我覺得大環境不好是事實,但是土木人還是有機會掙到前途跟錢途的,就怕土木人不肯蹲下來,再奮力躍起。
這期的遠見雜誌主題,提到臺灣人破悶的評析及方法,我個人覺得有所同感,方法就是創新及創業,但是針對土木人而言,創業何其艱難,所以很多土木人不敢跨出那一步。
除了證照之外,土木工程實務的養成有其循序漸進的歷程,以現場路線來說,從現場、主辦、施工組長、副所長到所長,以中大型工地來說,少說也要十年功。
在這十年歷練過程,除了相關證照取得需要上課外,不斷的自我吸收專業知識也是很重要,俾使印證理論與實務,成為公司中不可或缺的key man,薪資自然會成長,而且會是勞方市場。
再談創業之路,有了工地管理歷練加上人脈的整合,剩下的就只缺資金,因此,初期以承攬勞務為主,漸次增加施工設備,調整勞務與設備比例,最後再以「施工含設備」方式來承攬工程,以賺取設備租金,減少勞務成本,因為人是最不可靠的,唯有施工設備(不會說話的資產,人才也是資產之一)不會反骨,到這樣的規模,又得十年光陰,但也算是事業有成了。
但是現在營造業大環境不好,如何將本求利呢?這就凸顯創新的重要了,譬如創新的工序,創新的作業vs時間研究,以節省成本,增加工進等等,能生存下去,就有發展。
以上的分析,是我個人的創業歷程,提供給大家參考,我相信條條大路通羅馬,一時的職場抱怨,換取不到一生的成就,路還是要走下去的,土木人別氣餒。
ps:我設計15年資歷,施工10年資歷。營造創業之初,以承攬勞務為主,再漸次增加施工設備,到後來則設備含施工,賺取租金利益,工項則以專業施工為主(懸臂工法、場撐工法),因為利潤較高,做排水溝的話,我一定賠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