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土木人討論區粉絲團
贊助商廣告
沒有CY位移吧,不考慮軸向變形
現在的時間是 2025 7月 02 (週三) 5:55 am
tnfliwnh 寫:M2,min=130(1.5+0.03*0.4)=196.56
1.5也是cm 柱偏心距1.5 m太大
三個自由度,其實不難,但就是那該死的一元三次方程,牛頓法因為初始值不知道如何預估,都收斂不起來,最後整題到一元三次方程就停了,掛掉,在此想請教牛頓法如何估計初始值阿???還是另有妙計??
其中因有1-0.5B公因數 可提出來 應可不用解一元三次方程式 只要解一元二次就可以了
以上為小弟淺見 我是這麼解的 也不知道対不対!
streng 寫:今年考第四次應該又爆了,恐怕要像KOF兄一樣考十次吧,不過還是分享我的思考方向,
RC:
#1:如果載重組合沒背可能GG,好像要TRY 1.4D、1.2D+1.6L、1.2D+1.0L+1.0E 三種(還好有記一點點...),我算是第三個組合控制,我的結果是(記憶中):下層=7.5(cm2),上層=14.5(cm2),單筋設計,考量耐震規定
#2:這題應該大家都沒問題,我寫:3-D10@15,配置於兩端斷面向中央140(2h)範圍內。
#3:這題應該大家也是沒問題,但好像有小陷阱,似乎要檢核M2,min=Pu(1.5+0.03h),題目給的M2=40小於M2,min=130(1.5+0.03*0.4)196.56,所以我寫:放大係數1.25,M2取196.56,設計彎矩=245.7,設計載重=130。
#4:我先算轉換斷面n=6,求轉換斷面性質,用起始預力(52XXX KG)算作用的軸壓和偏心彎矩,算出轉換斷面"鋼腱等值混凝土"壓應力,該壓應力*n*Asp就是彈性縮短的預力損失,用損失後的預力求混凝土應力,規範容許應力0.6f'ci,拉應力為符合題意取開裂應力fr,我寫:預力損失(記憶)17XX(KG),壓應力(104KG/CM2)、拉應力(25.XX KG/CM2)都在規範容許值。
SS:都申論,難度見仁見智,就不討論了,有念應該會寫,但我覺得會讓人忐忑不安是因為:就是不知道寫的能不能合閱卷委員的胃口!!!
耐震:
#1:共四小題,前三小題大家應該都會,我算:w1=5,mode1=[0.5 1.0],w2=10,mode2=[-1.0 1.0],取v2為1.0,我有錯的話純粹是計算錯誤XD,但我第四小題gg,請教各位簡化方法是啥??
#2:廣義SDOF,我考試GG,都集中在該死的第三題,回神才發現沒時間寫就掛了。但我認為應該可以令兩剛桿於支承的旋轉為自由度,分別另加速度為1.0可得第一題,分別另位移為1.0可得第二題,第三題就解mode也不難,這題就拿下來了
#3:三個自由度,其實不難,但就是那該死的一元三次方程,牛頓法因為初始值不知道如何預估,都收斂不起來,最後整題到一元三次方程就停了,掛掉,在此想請教牛頓法如何估計初始值阿???還是另有妙計??
#4:共四小題,第一題應該不難,摩擦隔震不熟,第二題瞎掰:用摩擦隔震與上部結構間的靜摩擦抵抗地震,並靠滑動降低側向勁度而達隔震效果。第三和四題gg。
#1:絕對最大正向應力好像是3Mo集中彎矩處之正彎矩(斷面對稱,拉壓相同,不考慮負彎),應力轉換就是答案的最大剪應力。VQ/IT最大出現在變寬度處,不在中性軸,而且我算應該不會控制,因為這題的VQ/IT=0.012(吧),很小,所以都彎矩控制和轉換。我寫(記憶中):正向2.6XX,剪應力1.3XX。
#2:應該不難,就不討論了。
#3:我GG空白,事後頂多也只能寫出第一個斷面座標為零(但不會算XD),第二個斷面就完全不會了。
#4:應該不難,用x和y的三向度虎克定律解聯立得E=200GPa和v=0.3(剛好是鋼的性質!!!),至於三個剪應力,應該對三個平面(xz平面只有x向的40拉應力、yz平面只有y向的20壓應力)做應力轉換可得,但又有些許不確定...是否有陷阱???
土力:對會的人應該不難,但我這科很弱,全部憑背起來的公式和個人認知計算~~
#1:第一小題應該是用兩條卸載直線平行斜率相同求出。第二小題,我覺得應該是先算施工前的b點應力,再算覆土後的應力,接著用斜率求Ce和Cc,套壓密公式可得,但我考完才發現斜率好像要取log沒注意到,筆墨分。第三小題沒時間,掛掉,但感覺也不簡單。
#2:Gs=2.88,乾單位重=16.6,濕單位重=17.6,需求土方11763.5,需水量好像31xx吧,忘了。
#3:抗滑和抗傾倒都不ok,措施有卸載或提高加勁長度。我二、三題gg,但承載力應該ok。
#4:抗傾倒ok,抗滑不ok,措施就增加擋土牆重量。第二題gg,但應該ok。第三題應該是311.42kN,向左,距底1/3。
結構:
#1:一度靜不定,用力法較妥,應該不難,但我考場計算錯誤掛掉。
#2:方程式:-0.125X^3/L^3+0.375X^2/L^2+0.75X/L,三次內凹拋物線
#3:用Mcd和Mdc的傾角變位式可得,不知道剩下的數據是不是障眼法,或我想法錯了???有陷阱???
#4:PN、PL、BF,剩下的應該不是,但這樣就25分了???還是有其他陷阱???
結論:關鍵應該還是在RC、SS、土力和結構,個人認為不難,但不是不夠細心(沒想到的地方)就是計算錯誤,全部保守計算我大概落在45~50分...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