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土木人討論區粉絲團
▼ 參考資料
104年的RC個人解題時,認為並不是很困難,結果考出來的普遍低分啊!
紫煌老師拋磚引玉,希望大家多多討論。
第一題應該不困難,通常題目要求柱的「最大彎矩」,就是要考生算出「平衡狀態時彎矩能提供的強度」,考生看看P-M交互彎矩影響圖的簡圖就不難理解了。另外載重和強度是不一樣的觀念,很多考生搞不清楚,本題給的是斷面,當然只能算出「標稱強度Mn」,但題目要問的是「最大極限彎矩載重Mu 」,沒給外載重的配置及結構狀態是算不出來的,邏輯清楚,才知道本題要求的是ψMn。
第二題第一小題,所謂的「分析在適當設置拉力鋼筋後」,考生到底要不要真的下去配筋?是否需要用「配筋後的斷面」去計算?紫煌老師認為不需要,原因是真的去配筋,數種比較可能的配筋模式(例如7#10、11#8),都無法在h=70 cm時同時滿足規定「有效深度d=63 cm」、「保護層i=4 cm」與「上下層靜間距2.5 cm」規定,因此可以推定,本題的命題教授壓根沒有要各位真的去配筋,本題也不難,就用「拉力控制斷面」去計算即可。
第二題第二小題,和第一小題是「完全脫勾」的,題目的意思,是希望考生自己找一個拉力筋的配置,使韌性容量越高越好,若拉壓力筋越接近,且工作狀態的kd越小,韌性容量越會提高,以本題少少的提示,紫煌老師建議不妨以「拉力筋=壓力筋 」當作解題條件概算即可,畢竟才20分。
第三題,陷阱在「T型斷面承受負彎矩」,造成翼版受拉,梁腹版受壓,與一般T形梁受力狀況不同,稱為「倒轉T形梁」。分析時只能當作「小矩形斷面」計算之,惟有效寬度內的拉力筋亦可納入分析。本題為民國93年司特、高考RC的考古題。